40岁后预防心梗黄芪茶真有用吗?名医揭秘真相

日期:2025-10-09 来源:中医教育 阅读:15

到了中年,心脏健康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特别是40岁以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心梗的风险也跟着上升。很多人开始关注中医养生,听说用黄芪泡茶能预防心梗,这到底靠谱吗?

先来看看专家怎么说。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的郭维琴教授,在养生节目里推荐了一款黄芪山楂茶,称它对防治心血管病很有帮助。广东省中医院的黄穗平教授也说,黄芪能补气,特别适合气虚的人平时喝。国医大师李济仁每天都喝含黄芪的保健茶来控制"三高"。

那么,黄芪是怎么帮我们预防心梗的呢?现代研究发现,黄芪里的天然成分能保护心脏细胞,减少损伤,让心脏更有力地跳动。它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中医讲"通则不痛",黄芪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帮助血液流通顺畅,减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可能。它还可以调节血压,对高血压患者特别有益。

关于怎么喝,最常见的是黄芪山楂饮。用20克黄芪和10克山楂,先用冷水洗净,再用沸水泡半小时,喝完还能再冲泡一次。还有一种增强版的西洋参黄芪茶,西洋参和黄芪各3克,能更好地增强免疫力和降低血压。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黄芪茶。肾阴虚、湿热体质的人,感冒发烧时,女性经期和孕妇最好避免。用量也要注意,每次5到10克为宜,过量可能会引起口干、口疮等上火症状。

常见问题也不少,比如每天喝黄芪茶好吗?其实不建议天天喝,黄芪性温,长期大量服用可能有副作用,最好间歇性饮用或听从中医建议。气虚体质的人最适合喝,如果你体质好,可能不需要额外补气。黄芪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一定要按医生指导治疗。选黄芪时,闻闻有没有豆香味,颜色黄亮,口感微甜,最好买正规药店的。

喝黄芪茶的时间也有讲究,白天喝比较合适,晚上喝可能影响睡眠。

总结来说,40岁以后适当喝黄芪茶对预防心梗有一定帮助,但不能盲目依赖。它能改善心肌供血,保护心脏细胞,还有活血化瘀和调节血压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控制体重,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心血管风险,才是预防心梗的关键。

记住,预防胜于治疗,但科学预防更重要。传统中医的智慧值得借鉴,同时也要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和应用。

进群学习
添加老师助力,进学习群共同进步!
推荐课程
相关推荐
40岁后睡不好?中医3招让你一觉睡到自然醒
凌晨3点,你还在刷手机吗? 姐妹们,说个扎心的事实:你有多久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好觉了? 昨天晚上,我的闺蜜张姐又在微信群里哭诉:"又失眠了,数了800只羊还是睡不着,明天还要开会,我真的要疯了!"看着她发的凌晨3点的时间戳,我心疼得不行。 40岁后,睡个好觉怎么就这么难? 据上海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年人的睡眠会出现七种明显变化[1]:睡眠时间变短、睡眠变浅、起夜频繁
40岁FSH高达86成功怀孕!卵巢功能下降FSH高中医方案揭秘
🌟 真实逆袭案例:她是如何从绝望到希望的? 昨天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一个特别励志的故事,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有个40岁的李姐姐,去医院检查发现FSH竟然飙到了86!当时医生都摇头说希望不大了,但这位姐姐就是不服气。 她跟我说起自己的经历时,眼里还闪着光。40岁那年,大姨妈开始各种不靠谱,有时候两个月不来,有时候来了又不走,FSH像坐过山车一样飙升到86 。去了好几家医院,西医都说卵巢功能严重衰退
30岁码农发际线危机影响脱单?中医师揭秘:这样做相亲成功率翻倍
在互联网这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扎心的现象:代码写得越来越6,头发却越来越少?尤其是到了30岁这个节骨眼上,发际线的问题开始严重影响相亲了。 程序员脱发有多普遍?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30岁以下的程序员,有超过六成都开始秃了。更狠的是,有个婚恋平台做过调研,发现68%的女生相亲时会特别在意男生的发量,而我们这些"聪明绝顶"的兄弟们,成功率只有正常发量男生的28%。 换句话说
40岁男性应酬多,痛风发作频繁如何中医调理?
40岁了,正是事业和社交都火力全开的年纪,酒局、饭局接踵而至,没个应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活跃。可偏偏这时候,痛风这个“老朋友”又开始频繁拜访你,疼得你想砸杯子,走路都成了挑战。别急,咱们今天就聊聊,40岁男性应酬多痛风发作频繁,究竟咋调理,才能让你不再被痛风折磨。 先说说为啥40岁男性应酬多痛风发作频繁?其实挺简单,喝酒多了,吃的东西又大多是高嘌呤食物,比如海鲜、红肉、内脏啥的,尿酸蹭蹭往上涨
45岁备孕路上的情绪密码:中医如何化解焦虑,重燃希望之光
当梦想遇上现实的焦虑 前不久,我在诊所遇到一位46岁的李女士,她的眼中满含着期待与不安。"医生,我已经备孕一年多了,每个月都满怀希望,可是每次失望后,我就更加焦虑。现在连睡觉都不安稳,你说这样的心情,怎么可能怀上孩子呢?" 李女士的困扰,其实是无数高龄备孕女性的共同心声。根据马来西亚精神健康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约有800万名18至60岁的民众患有焦虑症,其中女性患者比男性高出两倍
热点文章
中医揭秘:90%家长都忽视的儿童健康问题,现在知道还不晚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数据时,心里真的咯噔了一下。90%的家长都在忽视孩子的健康问题?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好像真的是这样。 前几天在小区遛弯,碰到邻居李阿姨。她家孩子又感冒了,一年到头总是在咳嗽。李阿姨很无奈地说:"这孩子就是体质差,没办法。"但她不知道的是,在中医看来,这些"小毛病"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问题。 我们来聊聊那些被忽视的"小问题" 脾胃虚弱这件事
中医如何有效缓解季节性情感障碍(SAD)?权威解析
每年一到秋冬,朋友圈就开始流行“冬季抑郁症”自嘲。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天一冷,天一黑,整个人都蔫了,提不起精神,懒得出门,甚至连吃饭都变得没滋没味。别以为只是“矫情”,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医学名词——季节性情感障碍(SAD)。今天,咱们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聊聊中医到底能不能帮你走出情绪的“冬眠”。 什么是季节性情感障碍(SAD)? SAD其实就是“冬天的抑郁症”
丧亲之痛血糖紊乱悲伤过度调理方法:马来西亚中医视角与实用指南
你是否曾在失去至亲后,发现自己的身体仿佛也陷入了混乱?有位马来西亚的陈女士,年过五旬,原本血糖控制得当,却在父亲离世后,情绪低落、夜不能寐,血糖也开始波动不定。她的故事,正是许多中老年人面对“丧亲之痛血糖紊乱悲伤过度调理方法”这一难题的缩影。 观点一:悲伤与血糖——情志与生理的双重冲击 根据中医理论,情绪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悲伤,尤其是丧亲之痛,最易伤及肺气,进而影响脾胃与肾的功能。肺主气
哺乳期间头痛怎么缓解:马来西亚妈妈的中医智慧指南
作为一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的医师,我经常遇到新手妈妈们咨询关于哺乳期头痛的问题。特别是在马来西亚这样的多元文化社会中,许多华裔妈妈既想遵循传统的坐月子习俗,又担心现代生活压力带来的身体不适。今天,让我们从中医角度深入探讨哺乳期间头痛的成因及其有效的缓解方法。 为什么哺乳期容易出现头痛? 从中医理论来看,产后头痛主要与气血不足、肝郁气滞密切相关。哺乳期间,母体需要大量气血来产生乳汁
严重脱发+产后抑郁一起治!情志疏导固发法,3个月重获自信
说实话,刚生完孩子那会儿,我身边好多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头发一把一把地掉,心情也跟着糟糕得不行。有时候看着梳子上缠绕的头发,真的会忍不住掉眼泪。 据我了解,大概有三四成的产妇都会碰到脱发问题 ,更别说还有不少人同时被产后抑郁折磨着。这种双重打击,真的让人很绝望。不过好在,中医的情志疏导配合固发治疗 ,确实能帮到很多人。 产后抑郁脱发:恶性循环让人崩溃 现实比想象中更严峻
恭喜您预约成功

请进入【我的课程】查看预约的课程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二讲老师微信,获取个性化服务

添加客服微信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二讲老师微信,获取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