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足口病怎么护理?中医专家教你5个关键步骤
宝宝手足口病怎么护理?中医专家教你5个关键步骤
手足口病真是让每个当妈的都头疼!看着宝贝嘴里长疱疹,小手小脚起水泡,那个心疼劲儿就别提了。不过别慌,中医护理其实有很多好办法,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5个步骤,让宝宝能快点好起来。
第一步:发病初期要抓紧,黄金48小时别错过
怎么知道宝宝得了手足口病?
你家宝宝要是出现这些情况就得注意了:发烧到38-39度,比平时爱闹腾,不爱吃奶了,嘴巴里面红红的还可能有小红点。这时候千万别掉以轻心。
初期护理这样做
多喝水是王道
给宝宝多喝温开水,每小时喂个10-20毫升。有条件的话,可以用金银花3克加甘草1克煮水,放温了少量多次地喂。家里湿度保持在50-60%,温度22-24度最合适。
吃的方面要调整
选那些软烂好消化的,酸辣刺激的千万别碰。小米粥、蒸蛋羹、温牛奶都挺不错的。
观察记录很重要
每两小时量一次体温,看看宝宝精神怎么样,嘴巴和手脚有没有新变化。
第二步:急性期症状管理,别慌张
发烧了怎么办
体温超过38.5度的时候,物理降温很管用。用37度的温水擦擦腋下、大腿根部,用毛巾包个冰袋敷额头,每次10-15分钟。还可以轻轻揉揉大椎穴和曲池穴,每个穴位按2分钟。
嘴巴疱疹这样护理
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一天3-4次。黄连粉加香油调成糊状,点在疱疹上面。给宝宝吃点凉性的,绿豆汤、西瓜汁都行。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用蜂蜜水漱漱口。
手脚疱疹别忽视
保持皮肤干净干燥,穿纯棉透气的衣服。疱疹没破的话可以涂炉甘石洗剂,破了的用紫草油帮助愈合。
第三步:恢复期调养,慢慢来
食疗调养最温和
清热润燥粥
大米30克、莲子10克、百合5克,小火慢煮一小时,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
养阴生津汤
雪梨一个、银耳5克、冰糖适量,能滋阴润燥,缓解口干。
健脾养胃糊
山药20克、大枣3颗、小米30克,调理脾胃,增强抵抗力。
按摩调理促恢复
每天给宝宝按摩5-10分钟。足三里能增强体质,每侧按2分钟;合谷穴清热解毒,轻柔按压;太溪穴滋阴降火,温和按摩;脾经推拿从拇指尖推到手腕,推100次。
家里环境要搞好
房间每天通风2-3次,每次半小时。有空气净化器就用上,玩具用品每天消毒一次。保持安静舒适,让宝宝好好休息。
第四步:预防复发,体质是关键
不同体质不同调理
阴虚体质的宝宝
手心脚心热、夜里出汗、大便干,这种情况多吃滋阴的,银耳、梨、莲子都不错,辛辣燥热的别碰。
脾虚体质的宝宝
面色黄、不爱吃饭、拉肚子,要健脾益气,山药、莲子、大枣都挺好,每天按摩脾经、胃经两次。
营养搭配要跟上
每天保证蛋白质:鸡蛋、鱼肉、豆制品;维生素C:橙子、猕猴桃、西红柿;锌元素:瘦肉、坚果、海产品;益生菌:酸奶、发酵食品。
适当运动增免疫
6个月到1岁多趴着玩,1-3岁每天户外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3岁以上可以踢踢球、跳一跳。
第五步:长期体质调理,防患于未然
四季养护各有重点
春天疏肝理气预防感冒,吃点绿豆芽、韭菜、春笋,别过早减衣服。
夏天清热解暑健脾化湿,冬瓜、丝瓜、绿豆汤都行,别贪凉,空调适度用。
秋天润燥养肺增强抵抗力,梨、银耳、蜂蜜,及时添衣预防秋燥。
冬天温阳补肾固本培元,羊肉、核桃、红枣,但别过度进补。
定期体检不能忘
6个月内每月一次,6个月到1岁每两月一次,1岁以上每3-6月一次。重点关注生长发育、免疫功能、营养状况。
什么时候该找中医
反复感冒每月超过两次,食欲不振体重增长慢,睡不好夜里老醒,大便不正常便秘腹泻交替,这些情况就该找专业中医调理了。
最后想说的话
手足口病确实让人头疼,但通过科学的中医护理,绝大多数宝宝都能顺利康复。记住这5个步骤,从发病初期到长期调理,每个阶段都有针对性的方案。
最重要的是,当妈的要保持冷静和耐心。宝宝能感受到你的情绪,你的陪伴和关爱就是最好的良药。如果症状严重或一直不好转,一定要及时就医,中西医结合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