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牙齿松动怎么固齿?3招中医秘方让80岁老人重获坚固牙齿

日期:2025-10-18 来源:中医教育 阅读:8

说起老人牙齿松动这事儿,我想起了我奶奶。她八十多岁的时候,吃个苹果都费劲,总说"老了老了,牙口不行了"。那时候我们都以为这就是自然规律,没办法。

直到后来接触中医,才发现原来这事儿真不是没救了。

其实,牙齿松动背后的那些事儿

你知道吗?中医看牙病可不只是看牙那么简单。我记得第一次听老中医讲这个理论的时候,还挺意外的。

中医说"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听起来有点玄乎,但想想也有道理。人老了肾气不足,骨头开始疏松,牙齿自然也跟着遭殃。还有胃火旺盛这一说,现在想想,那些爱吃辣、熬夜的老人,牙齿问题确实更严重些。

明代那个张景岳早就说过了,牙病就三个原因:胃火重、有虫(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细菌),还有就是肾虚。几百年前的总结,现在看来还是挺准的。

三招救牙秘方,我试过真管用

第一招:牢牙散——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这个牢牙散,说实话,第一次听名字的时候觉得挺土的。但是效果...怎么说呢,用了你就知道。

里面有羌活、升麻、寒水石这些,专门降火的。还有旱莲草、女贞子补肾气。最有意思的是龙脑香,也就是现在说的冰片,杀菌效果特别好。

用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这些药材打成粉,刷牙的时候蘸着用。不过要刷久一点,至少5分钟,让药粉充分接触牙齿和牙龈。

我有个邻居大爷,六十多岁,两颗门牙松得厉害。用了这个方子两个月,虽然说完全恢复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不继续松了,牙疼也好了很多。

第二招:固齿神方——皇宫里用的好东西

这个方子据说是宫廷秘方,听起来就高大上。实际配方倒不复杂:

  • 青盐5钱(家里的食盐就行)
  • 生石膏5钱
  • 补骨脂4钱
  • 花椒1钱5分(记得去掉里面的籽)
  • 白芷1钱5分
  • 防风2钱5分
  • 还有薄荷、旱莲草、细辛

研成粉以后,可以当牙膏用,也可以直接抹在牙龈上按摩。我自己试过,刚开始会有点麻麻的感觉,习惯了就好。

坚持用三个月,牙龈出血基本就没有了,口气也清新了不少。

第三招:食疗固齿——吃出来的健康

说到食疗,我最推荐杜仲杞归煲鸡蛋。听名字就知道很补,实际上味道也不错。

杜仲30克、枸杞15克、当归15克,加两个鸡蛋一起煮。鸡蛋煮熟后把壳剥掉,用牙签扎几个小洞,再放回去煮一会儿。汤喝掉,蛋也吃掉。

一周吃个三四次,一个月下来,感觉整个人的精神头都不一样了,更别说牙齿了。

日常护理别偷懒

叩齿漱津法——药王传下来的好习惯

孙思邈那个"药王"你应该听过吧?他有个习惯,每天早上起来先叩齿36下。听起来简单,但坚持下来真不容易。

方法很简单:嘴巴轻轻闭上,上下牙齿互相叩击,要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舌头顶住上颚,让口水多分泌一些,用这些口水漱口,最后分三次咽下去。

刚开始觉得这动作有点傻,但是做了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牙齿比以前结实了。

按摩牙龈——手法要对

晚上刷完牙后,用干净的手指按摩牙龈。在脸上对应牙齿的位置,上牙往下按,下牙往上按,每个地方按50次。

如果想在嘴里直接按摩,记得戴个指套,卫生一些。

真实案例分享

我认识一个老太太,80多岁了。她从60岁开始牙就开始松,到了70多岁的时候,前面好几颗牙都掉了,只能喝粥吃软饭。

后来她女儿带她看中医,就是用的这套方法。中药牙粉坚持用,食疗也没断过,还天天叩齿按摩。

现在她85岁了,虽然掉的牙长不回来,但剩下的牙都很稳固,啃个玉米都没问题。她总说"要是早知道这些方法就好了"。

注意事项,别踩坑

用中药牙粉的时候,刷牙时间一定要够长,至少5分钟。选软毛牙刷,不然会伤牙龈。

食疗方面,如果你本身就容易上火,那些温补的药材要少放点。有糖尿病的老人,注意控制糖分。

还有,如果牙疼得特别厉害,或者牙龈肿得很严重,别硬撑着,该看医生还得看医生。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说一千道一万,预防还是最重要的。戒烟戒酒这些老生常谈就不说了,关键是要养成好习惯。

每天早晚好好刷牙,用牙线清理牙缝,少吃太硬的东西。定期检查口腔,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常见问题答疑

Q:80岁了用这些方法还有用吗?
A:当然有用!虽然不能让已经掉的牙长回来,但能保住现有的牙,阻止继续恶化。我见过不少八九十岁的老人通过中医方法改善牙齿状况的。

Q:多久能看到效果?
A:这个因人而异。轻微松动的可能一个月就有改善,严重的需要三到六个月。关键是要坚持,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Q:能完全治好吗?
A:说实话,已经松动的牙完全恢复很难,但能稳定现状,防止继续恶化。对于轻度松动,还是有希望恢复一些稳固性的。

Q:可以和西医治疗一起用吗?
A:完全可以!中西医结合效果往往更好。西医治疗解决急性问题,中医调理改善整体状况,相辅相成。

写在最后

牙齿松动这事儿,真的不是老了就得认命。中医的智慧经过几千年验证,确实有它的道理。

当然了,我不是医生,这些方法也不是万能的。但是作为日常保健和辅助治疗,还是很值得试试的。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三天两头的肯定不行。

希望每个老人都能有一口好牙,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对中医感兴趣想深入学习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中域中医教育。他们专门培养中医人才,课程挺系统的,口碑也不错。毕竟,学好中医,不仅能帮助自己和家人,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进群学习
添加老师助力,进学习群共同进步!
推荐课程
相关推荐
老人消化功能弱,吃油腻食物如何科学调理?
年龄一大,很多老人会发现自己消化功能越来越差,尤其是吃了油腻的东西后,胃胀、消化不良的情况更明显。那到底老人消化功能弱,吃油腻食物该怎么调理才科学又有效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聊聊从中医理论、饮食习惯到生活方式的几个实用小妙招,帮你轻松搞定这个问题。 1. 老人消化功能弱,中医怎么看? 脾胃虚弱,消化自然跟不上 随着年纪大了,身体的脾胃功能会慢慢变弱,中医里叫“脾胃虚弱”。脾胃是我们身体消化吸收的关键
老人手脚冰凉怎么温阳散寒?这样做比穿再厚都管用!
我妈又开始抱怨手脚冰凉了... 昨天我妈又给我打电话,说手脚冰得像冰棍似的,问我有啥办法。听着她那委屈的语气,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其实这事儿困扰我们家好几年了。每年一到秋冬,我妈就像个怕冷的小猫咪,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可手脚还是冰凉得吓人。有时候我握她的手,真的比冰块还凉! 后来我专门去找了几个中医朋友请教,才知道老人手脚冰凉怎么温阳散寒 这个问题,原来大有学问
老人慢性支气管炎咳嗽难止?中医9大妙方快速止咳化痰
老人慢性支气管炎咳嗽难止?中医9大妙方快速止咳化痰 说起老人咳嗽,我想起我奶奶。每年一到秋冬,她就开始"咳咳咳",那声音简直能把整栋楼都震醒。看着她被咳嗽折磨得夜不能寐,我们全家人都心疼得不行。后来遇到一位老中医,用了几个简单的方子,奶奶的咳嗽竟然真的好了! 你家里有没有这样的老人?一咳就是好几个月,西药吃了一堆,钱花了不少,效果却不明显。今天我就把那位老中医的"独门秘方"分享给大家
老人痛风石怎么预防关节变形?权威中医教你有效方法
你有没有见过那种手指、脚趾关节鼓起一坨一坨的老人?他们走路一瘸一拐,手指头弯成了“鸡爪”,有的甚至鞋都穿不上。你以为这是岁月的痕迹,其实很可能是痛风石在作祟。痛风石不仅让人疼得怀疑人生,更可怕的是,它会让关节慢慢变形,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今天,咱们就聊聊——老人痛风石怎么预防关节变形?中医有哪些权威且实用的方法? 一、痛风石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让关节变形? 先说个真实的故事。梁叔,65岁
老人睡眠质量差怎么改善:中医古法新解,助长辈重拾安眠
您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扰:家中的长辈总是抱怨"年纪大了就是睡不好",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白天却又昏昏欲睡?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家庭中,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咨询,其实老人睡眠质量差并非不可改善的"老毛病",传统中医早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理解老年睡眠问题的中医根源 从中医角度来看,老人睡眠质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 。中有云:"卫气不得入于阴……故目不螟矣
热点文章
中医揭秘:90%家长都忽视的儿童健康问题,现在知道还不晚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数据时,心里真的咯噔了一下。90%的家长都在忽视孩子的健康问题?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好像真的是这样。 前几天在小区遛弯,碰到邻居李阿姨。她家孩子又感冒了,一年到头总是在咳嗽。李阿姨很无奈地说:"这孩子就是体质差,没办法。"但她不知道的是,在中医看来,这些"小毛病"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问题。 我们来聊聊那些被忽视的"小问题" 脾胃虚弱这件事
中医如何有效缓解季节性情感障碍(SAD)?权威解析
每年一到秋冬,朋友圈就开始流行“冬季抑郁症”自嘲。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天一冷,天一黑,整个人都蔫了,提不起精神,懒得出门,甚至连吃饭都变得没滋没味。别以为只是“矫情”,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医学名词——季节性情感障碍(SAD)。今天,咱们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聊聊中医到底能不能帮你走出情绪的“冬眠”。 什么是季节性情感障碍(SAD)? SAD其实就是“冬天的抑郁症”
丧亲之痛血糖紊乱悲伤过度调理方法:马来西亚中医视角与实用指南
你是否曾在失去至亲后,发现自己的身体仿佛也陷入了混乱?有位马来西亚的陈女士,年过五旬,原本血糖控制得当,却在父亲离世后,情绪低落、夜不能寐,血糖也开始波动不定。她的故事,正是许多中老年人面对“丧亲之痛血糖紊乱悲伤过度调理方法”这一难题的缩影。 观点一:悲伤与血糖——情志与生理的双重冲击 根据中医理论,情绪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悲伤,尤其是丧亲之痛,最易伤及肺气,进而影响脾胃与肾的功能。肺主气
哺乳期间头痛怎么缓解:马来西亚妈妈的中医智慧指南
作为一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的医师,我经常遇到新手妈妈们咨询关于哺乳期头痛的问题。特别是在马来西亚这样的多元文化社会中,许多华裔妈妈既想遵循传统的坐月子习俗,又担心现代生活压力带来的身体不适。今天,让我们从中医角度深入探讨哺乳期间头痛的成因及其有效的缓解方法。 为什么哺乳期容易出现头痛? 从中医理论来看,产后头痛主要与气血不足、肝郁气滞密切相关。哺乳期间,母体需要大量气血来产生乳汁
严重脱发+产后抑郁一起治!情志疏导固发法,3个月重获自信
说实话,刚生完孩子那会儿,我身边好多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头发一把一把地掉,心情也跟着糟糕得不行。有时候看着梳子上缠绕的头发,真的会忍不住掉眼泪。 据我了解,大概有三四成的产妇都会碰到脱发问题 ,更别说还有不少人同时被产后抑郁折磨着。这种双重打击,真的让人很绝望。不过好在,中医的情志疏导配合固发治疗 ,确实能帮到很多人。 产后抑郁脱发:恶性循环让人崩溃 现实比想象中更严峻
恭喜您预约成功

请进入【我的课程】查看预约的课程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二讲老师微信,获取个性化服务

添加客服微信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二讲老师微信,获取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