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

日期:2025-09-23 来源:中医教育 阅读:35

中医学将肥胖归属于“脂人”“膏人”“肥人”等范畴,记载*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篇将人之肥瘦分为“有肥、有膏、有肉”,肥胖病因多与年龄、体质、饮食、情志、劳逸因素有关。

说说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

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证辨证涉及痰、湿、热等病理因素,常兼夹痰湿、血瘀、气郁等标实之证,其病位多在脾胃,与肾气虚关系密切,并可涉及五脏。

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

胃热火郁证:肥胖多食,消谷善饥,大便不爽,甚或千结,尿黄,或有口干口苦,喜饮水,舌质红,苔黄,脉数

痰湿内盛证:形体肥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脘痞胸满,可伴头晕,口干而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嗜食肥甘醇酒,喜卧懒动,舌质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气郁血瘀证:肥胖懒动,喜太息,胸闷胁满,面晦唇暗肢端色泽不鲜,甚或青紫,可伴便干,失眠,男子性欲下降甚至阳痿,女子月经不调、量少甚或闭经,经血色暗或有血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

脾虚不运证: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脘腹痞闷,或有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则尤甚,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或便秘,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脾肾阳虚证:形体肥胖,易于疲劳,四肢不温,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

食养原则和建议: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目前膳食相关肥胖科学研究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成人肥胖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6条原则和建议。

食养原则和建议

包括:

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

2、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

3、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

4、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

5、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

6、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进群学习
添加老师助力,进学习群共同进步!
推荐课程
相关推荐
春天别错过这3种野菜!不起眼的野菜竟是天然的"养脾胃高手"!
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大地焕发生机,人体新陈代谢的节奏明显加快。《黄帝内经》讲"春主肝",肝气在春天像发芽的柳条肆意生长。但肝木太旺会压制脾土,这就是中医说的"肝木乘脾"。顺应时节,便有解决方案,春季这些不起眼的野菜中,就藏着"脾胃三兄弟"
学了中医才知道,失眠原来可以这么做!
都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但是春天的困是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虽然睡眠问题不分季节,为什么春天的几率会相对更高?在中医五行理论中,春季属木,木生火。春季阳气生发过旺
春季主生发,家长必学它,稳抓孩子身高【生长开关】!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生长的季节,同样,也是孩子们的生长黄金期!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表明,春季(3-5月)时期孩子的身高长得*快。身高的生长速度是秋天的
老人说:春分3不吃,福气不进门,具体指啥?有啥讲究?
大家好呀,春天真的过得飞快,转眼间春分就要到了!再过一阵子,天气就要彻底暖和起来,春耕也要正式开始了。不过,老一辈过春分还是很讲究的,他们常说:“春分3不吃,福
52岁猛然发现了安稳度过【更年期】的秘诀!多吃这几样,身体更年轻
女性45岁-55岁时,就迈入了一个非常折磨人的时期——更年期。52岁的李阿姨顶着黑眼圈叹气:"心烦意乱,脑子里有很多事像走马灯。整宿整宿睡不着,刚迷糊
热点文章
中医揭秘:90%家长都忽视的儿童健康问题,现在知道还不晚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数据时,心里真的咯噔了一下。90%的家长都在忽视孩子的健康问题?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好像真的是这样。 前几天在小区遛弯,碰到邻居李阿姨。她家孩子又感冒了,一年到头总是在咳嗽。李阿姨很无奈地说:"这孩子就是体质差,没办法。"但她不知道的是,在中医看来,这些"小毛病"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问题。 我们来聊聊那些被忽视的"小问题" 脾胃虚弱这件事
中医如何有效缓解季节性情感障碍(SAD)?权威解析
每年一到秋冬,朋友圈就开始流行“冬季抑郁症”自嘲。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天一冷,天一黑,整个人都蔫了,提不起精神,懒得出门,甚至连吃饭都变得没滋没味。别以为只是“矫情”,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医学名词——季节性情感障碍(SAD)。今天,咱们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聊聊中医到底能不能帮你走出情绪的“冬眠”。 什么是季节性情感障碍(SAD)? SAD其实就是“冬天的抑郁症”
丧亲之痛血糖紊乱悲伤过度调理方法:马来西亚中医视角与实用指南
你是否曾在失去至亲后,发现自己的身体仿佛也陷入了混乱?有位马来西亚的陈女士,年过五旬,原本血糖控制得当,却在父亲离世后,情绪低落、夜不能寐,血糖也开始波动不定。她的故事,正是许多中老年人面对“丧亲之痛血糖紊乱悲伤过度调理方法”这一难题的缩影。 观点一:悲伤与血糖——情志与生理的双重冲击 根据中医理论,情绪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悲伤,尤其是丧亲之痛,最易伤及肺气,进而影响脾胃与肾的功能。肺主气
哺乳期间头痛怎么缓解:马来西亚妈妈的中医智慧指南
作为一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的医师,我经常遇到新手妈妈们咨询关于哺乳期头痛的问题。特别是在马来西亚这样的多元文化社会中,许多华裔妈妈既想遵循传统的坐月子习俗,又担心现代生活压力带来的身体不适。今天,让我们从中医角度深入探讨哺乳期间头痛的成因及其有效的缓解方法。 为什么哺乳期容易出现头痛? 从中医理论来看,产后头痛主要与气血不足、肝郁气滞密切相关。哺乳期间,母体需要大量气血来产生乳汁
严重脱发+产后抑郁一起治!情志疏导固发法,3个月重获自信
说实话,刚生完孩子那会儿,我身边好多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头发一把一把地掉,心情也跟着糟糕得不行。有时候看着梳子上缠绕的头发,真的会忍不住掉眼泪。 据我了解,大概有三四成的产妇都会碰到脱发问题 ,更别说还有不少人同时被产后抑郁折磨着。这种双重打击,真的让人很绝望。不过好在,中医的情志疏导配合固发治疗 ,确实能帮到很多人。 产后抑郁脱发:恶性循环让人崩溃 现实比想象中更严峻
恭喜您预约成功

请进入【我的课程】查看预约的课程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二讲老师微信,获取个性化服务

添加客服微信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二讲老师微信,获取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