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非遗经方(伤寒钤法)的源流与传承!

日期:2025-04-26 来源:中医教育 阅读:6

「伤寒钤法」自诞生以来,得到历代众多的医家和出版家的认可。它构建了气势恢宏的人类疾病谱,为中医构建了恢弘的顶层设计,提供了伤寒论六病命名法的运气学依据,也具有原汁原味的经方实践的典型特征。金元时期,马宗素等人将「伤寒钤法」首传于世,该法历史上代有传人,山东成无己、高旭为代表性人物;明·朱栋隆和梁学孟编著的《四海同春 国医宗旨》中有记载《伤寒钤法》的主病行流部分图表中,也有注明是「按内经运气」的字样。可见钤法、运气学同源于内经体系;近现代由道门医家传至泰山区域形成一脉。

伤寒钤法

泰山经方标准化诊疗法(伤寒钤法)的源流与传承


《伤寒钤法》是医圣张仲景撰写《伤寒论》的立论本怀、心法秘诀和书写纲要,仲圣依据《伤寒钤法》运气推演而逐条写就了《伤寒杂病论》。薛氏医案所载《伤寒钤法》首页记载着它的作者:汉南阳 张机著。


约12世纪,《伤寒钤法》由马宗素首先普传于世。其人系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先生的弟子,平阳(今山西省临汾)人,得其师真传。曾采集刘完素之说,撰成《(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八卷行世。此外,与程德斋一起整理医圣张仲景遗著《伤寒钤法》。此书用五运六气理论对《伤寒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


1324~1328年,元•泰定年间,医家程德斋整理《伤寒论》治法,撰成《《伤寒钤法》》(或云与马宗素同撰)。


13世纪,金代医家李浩实践《伤寒钤法》,往来于东平(今山东泰安),为人治病有显效。著有《素问钩玄》、《仲景或问》、《伤寒钤法》等。


1406年,明•朱橚(周定王)、滕硕、刘醇等编纂《普济方》,其中第三册4—1诸疾卷123-125篇是《伤寒钤法》的相关资料。尤其是收录的《伤寒钤法》条文,以诗词歌赋的形式编排了宋本《伤寒论》的所有条文和方药,标有序号,供推算检方所用。是研究《伤寒钤法》的重要资料。


1409~1482年,明代医家熊宗立(字道宗,号道轩,别号勿听子,福建建阳崇化里熊屯人)著《新增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一书。是书以《素问》五运六气之说编为歌辞。又有天符岁会之说,以图表格式记录了以人生年之甲子,观其得病之日气运盛衰,决其生死。又著有《重编伤寒必用运气全书》,此书采用了宋太医学司业刘温舒的图论部分及程德斋的《伤寒钤法》集成一册。惜此书国内已经失传。幸由郑金生先生团队在国外寻回。2016年12月郑金生先生主编的《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全403册)精装本出版刊行于世,其中第十六册载有《重编伤寒必用运气全书》十卷全。


1481~1556年,明朝名医高昶(字景辉,益都人。今属山东临淄区金岭镇)专精《伤寒钤法》(按日时受病施治),病人求治者众,对穷苦诊治给药,不计报酬。其精脉诊,无数垂危者被治活,一时人称「卢扁」。以医术在当地闻名。著有《钤法书》一卷,已佚。


1487~1559,明朝正德嘉靖间御医薛己(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人)历任御医,官擢太医院判,嘉靖时迁太医院使,中年辞归,从事医书校着与临床。薛己著作甚丰,其中《薛氏医案》中收录有《伤寒钤法》一书。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曹乐斋著《运气掌诀录》。以掌诀形式记录了《伤寒钤法》的应用。书中篇首录有《素问》「六节藏象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至真要大论」以示运气之源,详考逐年司天在泉、大过不及、主运客运、天时民病,再将伤寒六经脉证调理结合运气学说,阐述六经病证传变、吉凶与用药规律。本书以运气学说阐述《伤寒论》,是独辟蹊径探析《伤寒论》之作,对研究《伤寒论》及临床诊治,足以启迪和借鉴。

王相钧

「伤寒钤法」于近现代由道门医家传至泰山区域形成一脉后,泰山伤寒钤法医学流派经过泰山几代中医人,在守正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梳理挖掘、临床实践和创新发扬。


2021年,「伤寒钤法」列入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了突出地方特色,经当地文旅部门建议,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审核通过,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政府发文,将列入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伤寒钤法」,更名为「泰山经方标准化诊疗法」。泰山经方标准化诊疗法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王相钧。

「伤寒钤法」列入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泰山「伤寒钤法」流派学术特点

「伤寒钤法」于近现代由道门医家传至泰山区域形成一脉后,泰山伤寒钤法医学流派经过泰山几代中医人,在守正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梳理挖掘、临床实践和创新发扬。


泰山伤寒钤法流派是以古典医籍《伤寒钤法》为依据建立的伤寒气化论学派。该法主张根据患者的出生年干支和发病日干支来推求六经营卫辨证和脏腑虚实辩证;所对应《伤寒论》条文、相应经方以及评估疾病的转归与预后。


该方法重视患者体质和发病时间因素,具有可复制性和疗效可重复性,对经方诊疗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其临床疗效,是沟通经典与临床的桥梁,形成了一整套象、数、理、法、方、药完备的经方运用体系。


并且经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具有精准性、可复制性和疗效可重复性,对经方诊疗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王氏刺血排瘀,10类通用方免费分享!
进群学习
添加老师助力,进学习群共同进步!
推荐课程
相关推荐
王氏刺血排瘀,10类通用方免费分享!
以上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刺血排淤通用方。当然,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都不同,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在中医教育不定期直播中,我们会邀请王合民老师亲自讲解这些通用方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刺血排淤疗法,感兴趣的朋友扫描右侧二维码,加入中医教育客服老师微信,了解直播详情,一起探索中医的智慧,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护航!
刺血排瘀,如何通过看青筋辨别问题?
刺血排瘀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调理方法,刺血望诊法是刺血疗法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放血以排除体内的瘀血和废物,达到调理疾病的目的。通过观察患者体表的青筋(即静脉血管),可
为什么刺血排瘀可以调理多种不适?
刺血排瘀疗法,又称刺血疗法或刺络疗法,是中医针灸治病范畴中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疗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刺血疗法的详细记载。王氏刺血排瘀疗法通
孙嘉瑶老师的张氏正骨与传统正骨,有什么不同?
中医的正骨技术,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以其方法简便创伤小、对位好、愈合快等特点被人们广泛接受,今天聊聊山东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氏正骨”和传统正骨有什么
庞龙《实战伤寒论》:深入浅出讲解六经辨证与经方运用
在中医的世界里,经典著作《伤寒论》是每一个中医学习者必须深入研究的宝典。庞龙老师,作为中医界的杰出代表,以其深厚的中医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带来了《实战伤
热点文章
金氏五行升降中医:升降出入,大道至简!
金氏五行升降中医,以天人合一为核心,以人体脏腑功能为生理基础,以气一之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说理工具,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论断调理疗法。《黄帝内径》认为,
四大 “补肾”良品,隔三差五吃一次,把虚了的肾补回来!
说到补肾,很多人*时间想到的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虽是补肾滋阴*方,但要注意的是,它并不壮阳!自古以来,大家觉得“肾”是男人的敏感地带,其实不然,肾是先
十病九寒!除寒气的方法,《伤寒论》里早有介绍!
中老年群体,是寒症的高发区!一到冬天,手脚发凉、畏寒、乏力身体酸痛、有人还伴有头晕。阳虚、肝郁、贫血、不易发现的低血压都是常见原因,那怎么解决我们的手脚冰凉问题呢?别着急,靠吃也能有效调养!中医历代医家都十分强调饮食调养的重要性。
一场“清淡饮食”引发的急救!血压高千万管住嘴!
凌晨3点,67岁的张伯突然从床上翻滚落地,左手如触电般麻木,嘴角歪斜流涎,血压直冲200mmHg!儿子慌乱中喊道:“他天天喝苦瓜汁、凉拌芹菜,说能降血压,怎么会
扎一针,凭啥就能通全身?用科学解密针灸的“穴位密码”!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一根银针扎进皮肤,为什么能缓解偏头痛?隔着衣服按压手肘,为什么能止住牙痛?有人说是“玄学”,也有人说是“心理暗示”,但无数成功案例证明,咱
恭喜您预约成功

请进入【我的课程】查看预约的课程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二讲老师微信,获取个性化服务

添加客服微信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二讲老师微信,获取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