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舌苔如何“望”?自测你的舌苔属于哪一种!

日期:2025-04-26 来源:中医教育 阅读:5

舌诊是一种通过观察舌象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可及早的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舌头的颜色、大小、胖瘦等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舌分上下面,舌头的上面称“舌背”下面称“舌底”。舌背有舌尖、舌中、舌根、舌边。舌底有舌系带,舌系带两侧的锯齿状小皱襞称伞襞,淡紫色的舌下静脉简称“舌脉”。

望舌苔如何“望”?

舌尖对应的是心肺;舌中对应的是脾胃(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等);舌边对应的是肝胆;舌根对应的肾(中医的肾是对整个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及部分骨骼系统)。


舌诊需要看什么?

1、舌的颜色:舌头在正常情况下是淡红色的,气血不足,颜色就会变白、变浅;上火时就会变红变深,病情较重时会出现紫色、青色等。

2、舌的形状:正常的大小适中,厚薄适度,灵活有力,生病时会变胖变大,舌边有齿痕,舌面有斑点瘀点,出现裂纹等;

3、舌的灵活度:生病时舌头会变得迟钝,有时会不自主的颤抖,出现口齿不清等;

4、舌下脉络:正常舌下两条静脉隐约可见,或看不出来,身体有瘀或气血不畅时舌下青筋非常明显。

舌诊以望诊为主,如望舌体、望舌苔、望舌脉。舌诊以早晨为宜,光线要明亮。

望舌苔如何“望”?

舌苔,是指散布于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正常的舌苔一般色白而均匀,干湿适中,舌面的中部和根部稍厚,其余微薄。舌苔是脾胃之气上熏凝聚所致,是消化机能状况、胃气盛衰的重要标志。

1、白苔,有厚薄之分,多表示表证、寒症,多见于外感风寒、风湿等病位在表之证以及阳虚內寒之证。

2、黄苔,根据苔黄的程度,有淡黄、深黄和焦黄的不同,还有厚薄、润燥、腐腻等苔质方面的变化一般提示里证、实证、热证,在脾胃热病中较为常见。

3、灰苔,一般主里证,有寒热之分,常见于里热证或寒湿证,大多出现在慢性病或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患者常出现此种舌象。

4、黑苔,一般由焦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常出现在疾病的严重阶段,属里证、*。

舌苔薄,又称“见底”主胃阳不足、肾阴虚。


自测你的舌苔属于哪一种?

1、舌胖大,暗淡有瘀点——气虚血瘀

此舌象往往会出现乏力、疲劳、怕冷、腹胀、不思饮食等症状;

2、齿痕胖淡舌,白苔——脾胃虚弱

多见于亚健康人群,可见消化不良、完谷不化、腹胀腹泻、疲倦、四肢乏力、大便不成形等。

3、胖淡舌,舌体较嫩——脾肾亏虚

表现形寒肢冷、腰腿酸软、头昏眼花、气短乏力、便溏等。

4、舌色鲜红,苔少——阴虚火旺

大多表现心悸不安、烦躁、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口千舌燥等。

5、舌体胖大,舌苔厚腻、齿痕明显——湿气重有瘀热

可见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小便短黄。

6、舌色暗,舌中舌苔灰黄腻——久积痰湿

胃肠积滞日久,食积与痰湿互相纠结,日久化热而成。表现为不思饮食、口臭等。

7、舌色青紫,舌尖有瘀斑

患者表现胁肋疼痛、面色萎黄而暗、倦怠乏力、脘腹胀满、胸闷、心悸、失眠、腹痛等。


自测你的舌苔属于哪一种?

进群学习
添加老师助力,进学习群共同进步!
推荐课程
相关推荐
泰山非遗经方:「伤寒钤法」的诊疗特色!
伤寒钤法在中医流派中自成一体,依靠《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学说主气、客气上下加临,生克顺逆的不同,构建了恢弘的人类疾病谱,为经方诊疗进行了顶层设计。五运六气是古圣
魏氏脉道气血“一针通”:内关穴如何调动全身气血?
魏永勤老师作为魏氏脉道整体医学的第四代非遗传承创新人,用她的医术与爱心,为无数患者带去了健康与希望。今天,魏老师将为我们揭开家传脉道技术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同探
魏氏脉道气血“一针通”:如何调动气血,处理身体问题?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压的工作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面临气血不足的困扰。如经常感到疲惫不堪,精神不振?偶尔会有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的症状?这些都可能是气
铃医解密:王栋老师与买氏中医外治法!
铃医,亦称“走方郎中”,他们自古就有,随着历史的变迁,医生们基本都有自己的诊所,很难再见到手摇虎撑,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的铃医们了。但是铃医们的独特药方和调理方法,
舌诊观舌主要看什么?高清舌诊图谱分享!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下面是临床常见的舌苔
热点文章
金氏五行升降中医:升降出入,大道至简!
金氏五行升降中医,以天人合一为核心,以人体脏腑功能为生理基础,以气一之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说理工具,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论断调理疗法。《黄帝内径》认为,
四大 “补肾”良品,隔三差五吃一次,把虚了的肾补回来!
说到补肾,很多人*时间想到的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虽是补肾滋阴*方,但要注意的是,它并不壮阳!自古以来,大家觉得“肾”是男人的敏感地带,其实不然,肾是先
十病九寒!除寒气的方法,《伤寒论》里早有介绍!
中老年群体,是寒症的高发区!一到冬天,手脚发凉、畏寒、乏力身体酸痛、有人还伴有头晕。阳虚、肝郁、贫血、不易发现的低血压都是常见原因,那怎么解决我们的手脚冰凉问题呢?别着急,靠吃也能有效调养!中医历代医家都十分强调饮食调养的重要性。
一场“清淡饮食”引发的急救!血压高千万管住嘴!
凌晨3点,67岁的张伯突然从床上翻滚落地,左手如触电般麻木,嘴角歪斜流涎,血压直冲200mmHg!儿子慌乱中喊道:“他天天喝苦瓜汁、凉拌芹菜,说能降血压,怎么会
扎一针,凭啥就能通全身?用科学解密针灸的“穴位密码”!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一根银针扎进皮肤,为什么能缓解偏头痛?隔着衣服按压手肘,为什么能止住牙痛?有人说是“玄学”,也有人说是“心理暗示”,但无数成功案例证明,咱
恭喜您预约成功

请进入【我的课程】查看预约的课程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二讲老师微信,获取个性化服务

添加客服微信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二讲老师微信,获取个性化服务